第585期:《烟台大学报》
版面目录
烟台大学:第585期:《烟台大学报》
  • 烟大学子“蓝桥杯”赛展风采

    摘要:烟大学子“蓝桥杯”赛展风采 2019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我校学生肖毅欣在软件类C/C++程序设计大学B组斩获特等奖,是我校首次在该赛事中斩获此奖,实现了我校参加该赛事以来的历史性突破。 此外,杨公栋获软件类Java A组二等奖;孙鲁、桑得宝、陈林旭、张钦秀、吕亚楠获软件类 C/C++ B组二等奖;曾凡超、王文硕、彭达能、赵俊杰、武传涛、姜淇瀚、路庆毅、王国辉、贾宗盛获软件类 C/C++ B组三等奖;孙长哲、孙洪坤、张紫越获软件类 C/C++ B组优秀奖;指导教师为计控学院胡光、周世平、刘其成、封玮、谭征、孙红霞、卢云宏等。   扎实基础乃制胜之关键   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主办。其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有关精神,继续加快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及电子专业教学创新与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高校计算机、软件及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该项赛事以其专业性在计算机、软件及电子专业等相关专业内有着极强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亦是学生展现其计算机实力的最佳平台。    “我觉得能够赢得特等奖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平时的训练可以让自己的基本功底更加扎实,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够积累经验,不断地开阔思路,这都很重要。” 在这次比赛中夺得特等奖的计181-1的肖毅欣说,除了比赛前会被安排进行集训,其余时候的训练都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因此一定要有极高的自律才能把平时训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只有平时这样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帮助自己赢得好成绩。计163的杨公栋也表示,赢得比赛的关键一定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他身边有很多算法、数学思维很强的同学都是败在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上。   除了平时的训练,比赛前的集训虽然辛苦,却也是夺得佳绩的利器。计165的孙鲁说道:“集训每天的安排都是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九点才结束,又加上一套题的时间就规定在五个小时,因此除了吃饭的时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题和解题,虽然很累,但一天天的训练确实可以让自己的专业基本功底更加扎实,对比赛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当谈到是如何坚持下来时,肖毅欣说道:“主要还是我对这类比赛和操作比较感兴趣,我差不多从初中就开始接触这类比赛,高中也参加了很多竞赛,中间虽然也停过一段时间,但这些年下来有了感情,坚持也就变得不成问题。”   收获经验助推再向高峰   平时的自觉训练,赛前的辛苦集训,助其夺得佳绩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收获了很多比比赛成绩更为珍贵的东西。当谈及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时,肖毅欣说道:“通过参加这个比赛,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不管是和其他高校的同学们在一起同台竞争还是比赛后各个研究所的宣讲会,都让我意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继续不断努力才可以。已经在网易实习的杨公栋谈道:“比赛带来的收获,除了奖项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我今年报的是A组,在和985、211竞争中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但也开阔了眼界,正是一次次在比赛中提高自己,开阔眼界,让我在参加网易游戏、360等公司的暑假实习生招聘时更有优势,帮助我顺利得到了实习的资格。”   经验的总结是继续前行的关键。肖毅欣在分享经验时说道:“重视平时训练是最为重要的,临场发挥再好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同时一定要在比赛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好时间,把考试的时间协调好,做好现场的安排。”孙鲁也补充道:“在比赛过程中,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学会取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谈到有什么建议给后来的参赛选手时,杨公栋说道:“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多下功夫,多动手操作,把所学所想应用在实践中,切忌眼高手低。”肖毅欣也表示,参加比赛的选手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要盲目去参加比赛,要根据时间合理地规划,从而达到最好的参赛效果。   师生共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基础   为了积极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专门成立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实验室,学院老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参加了十届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肖毅欣、孙鲁、杨公栋三位参赛选手在谈及指导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时也都纷纷表示,指导老师在备赛期间对他们帮助很多,不仅是在专业性知识的解惑上,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以及训练场地的提供等方面也都提供了不少支持,他们非常感谢指导老师的帮助。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为了能够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训练环境,增强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也专门成立了ACM实验室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并配备了专业的老师,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增强了学生的应用创新实力,扎实其专业能力基础。   除了设立实验室外,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还会定期举办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方面的比赛,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了烟台大学程序设计竞赛命题的孙鲁说道:“竞赛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增强同学们对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在实战中提高同学们的计算机水平,竞赛也设置了计算机专业组和非计算机专业组,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来,展现自己的风采。”孙鲁介绍烟台大学程序设计竞赛不局限于烟台大学,也会邀请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来参赛,在与兄弟高校优秀学生的竞技中,提高自己的实力,发现自身的不足。烟台大学程序设计竞赛目前进行了两届,而且会一直举办下去,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的兴趣,为我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韩绍华 孙晓岚

  • 为未来而学

    摘要:为未来而学   由于承担着“上大学,不迷茫”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少大学生会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现在学的东西有用吗?   都说我们专业不好就业,我该怎么办?   我大学毕业后会有好的前程吗?   ……   这些问题都是好问题,也都不好回答。在这个世界上,能像解应用题一样,套着公式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太少了。绝大多数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正确的解也不唯一。   这些问题,需要提问者自己来回答。更确切地说,是要用行动给出答案——在当下采取了什么行动,决定着在未来是否有机会看到你期望的答案。从现在到未来的路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会有很多种可能,不同的行动,产生不同的结局。   作为陪伴者,我这样一位帮助大学生“解迷茫”的老师能够做的,也只能是和大学生一起去探讨行动的方向和行动的方式。   成长,意味着需要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从出生、学会走路、进入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步入职场、组建家庭、退休,直到生命的终点,每个人会不断地遇到新挑战,经过努力,终于与所面临的挑战融合之后,接着会再次走出舒适区,迎来新的挑战。这是终身成长的轨迹,这就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过程。似乎人人都有逃避挑战的本能,但这样的逃避,无法令人获得进步。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加速的阶段。大学生离开了亲人的庇护,老师们也开始把他们当成年人看待,这充满着挑战,但也正式拉开了新的一幕,自此就要独立面对更加开阔的世界。在大学里需要吸收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还要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交往空间。在大学,挑战中有着机会,诗和远方在召唤,需要真实面对的现实生活却也越来越近。   不同以往的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变化。科技以无人能挡的高速度在前进着,颠覆性创新时不时地发生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曾经辉煌一时的诺基亚公司CEO无奈地感叹:“我们并没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人工智能的浪潮持续地向我们涌来,不仅传统的体力劳动在被机器取代,很多复杂的脑力劳动被取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陷入一种恐慌:大学中哪一个专业在这种快速变化中能够“幸免于难”?   在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人生阶段,遇上了不确定的、易变的时代,大学生该如何应对?我们不能只将眼光放在过去和当下,更应面向未来寻求答案。   当下的大学生,已经不能依靠大学所学满足整个职业生涯的需要了。现有的知识,能够用于解决过去的和现在的问题,而当下的大学生,需要具备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这是人类发展到现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实践的角度看,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等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到来的时候,这个完美方案是否存在都存在疑问。在这个处处充满不确定的复杂时代,最有效的应对,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即刻行动。这段路的走法多样,需要边行动边思考,总之是要超越我们这些为师者的当年大学之路,收起对世界静态、封闭、确定的视角,改为动态、开放、发展的姿态,为未来而学,这就是方向。   于是,学习观念需要更新,学习方法需要改变。我很难为大学生描述出一个大家都应该追求的一种求学状态,其实我更相信,在适应未来的理想校园中,学习的形态会是更加多元的。我们需要回归一些,让学习朝着人自身发展的方向多一些,学习将会回馈我们更多。   首先,找回学习之乐。学习能带来改变,学习能带来成长,学习本来是一件能让人快乐的事,这是让我们能持久投入学习的动力。当学习被赋予了太多功利的东西,以致于学习的动机被转移,反倒让学习成了苦差事,这使得不少人失去了能一生享受学习成果的机会。高中有老师说起:“到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高考结束时,有家长对孩子说:“终于熬到头了!”在大学,不断有人说“找个好工作就行。”这些谎言,正是要让人停止学习,砌起一堵与未来分隔的墙。我们原谅与怜悯这些怀有好意的谎言者,他们缺乏对学习之乐的体验,不知学习之乐的宝贵。需要更多大学生投入找回学习之乐,并将这种体会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能够静心去追求学习之乐,以大学为起点的终身学习也便开始了。上大学的目标,在于获得人自身的发展。大学的目标,不只是拿到毕业证就行,也不只是在毕业时能找到一份工作就行。毕业证只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经历的一个证明文书,找工作也只是“一时”之事。当在大学中真正学有所成,真正地获得了成长之时,也就拥有了能够“一世”就业和终身发展的资格,有能力随着世界的变化,随着专业、行业、岗位可能的重大变化而变,甚至去引领变化。“60分万岁”可以休矣,门门及格只是大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以此为求学标准,只能让自己在以后处处被动。   大学中学习的内容,也就不只限于专业和课程了。大学教育已经转向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轨道上来了,在大学中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自主学习、合作、表达、沟通、创新等方面的通用能力。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程、课堂去学习,也要珍惜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机会,让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这里不存在“学习重要还是活动重要”的问题,兼顾是大学生要具备的思维方式。   于是,大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就要丰富起来。阅读、听讲、复述、练习、讨论、辩论、实践,都是可选的必要形式。为了让新方式有机会内化于心,强记、题海战术等围绕着拿分的学习手段,则需要谨慎使用。要完成在培养方案中学习的“规定动作”,还要加上在课后的自主学习。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习惯了单兵作战,而在大学,则要主动创建和融入学习团队,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和合作,是应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方式,这在基础教育阶段被严重忽视了。大学生要为自己创造机会,用投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让自己具备这些宝贵的能力。   在大学中要发生重大变化的,还有思维方式。每个专业都有其特殊的学科形态和专业思维,专业学习的要点不是内容的堆砌,而在于专业思维方式的形成,借此可以将已学知识与未知内容整合到一个系统之中,构成不断生成新知识的通道。在大学,一般性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道德思维也在发展。大学之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大学,凡事多问些“为什么”,常想一想“还有什么”,于是,“我有我的观点,他有他的想法”、“彼此不一样,但都各有道理”式的多样化思维就会形成。这是在未来开放、包容的世界中更需要的思维方式,大学生需要借此不断进入新天地。   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遇上了快速变化的世界,学习是该与以往有所不同了。我展示了面向未来的学习,可能会让一些同学心生怯意:这可以吗?   当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宏伟的场景之时,可能会被其吸引而前行,但也可能被震撼而止步。在复杂而多变的互联网时代,有人提出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创新策略。抬头仰望,我们看到了高远处指示方向的星辰,途中会有什么,我们并不清楚,但要始终保持走出下一步的勇气。这就是关键:即刻行动。                    计控学院 贺利坚

  • 北大杨荣祥教授做客“两校名师讲堂”

    摘要:北大杨荣祥教授做客“两校名师讲堂” 本报讯 6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杨荣祥教授为人文学子作了题为“副词‘具’‘俱’的源流及二者之差异”的学术讲座。人文学院教师代表、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杨荣祥教授在报告中讲道,《史记·项羽本纪》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里的“具”“俱”确有不同。历代文献中的用例显示,“具”“俱”虽偶有“通用”,但二词差别是很清楚的。表现在词义有别、出现的语义环境有别、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不同等几个方面。 “具”“俱”通用时,只有“具”通“俱”,没有“俱”通“具”;“具”是“俱”的通假字,“俱”是为“具”的通假义所造的后起区别字。通过统计与对比研究,杨教授发现了副词“具”与“俱”的学术研究价值。   讲座过程中,杨教授穿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并对研究选题、字词释义等学术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杨荣祥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给予了深入细致的解答。   杨荣祥,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兼任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史和古汉语词汇。主要研究成果有《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方苞姚鼐文选译》等,在《中国语文》《北京大学学报》《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语言学论丛》《语言科学》《历史语言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张莉敏

  • 法学院学术讲座精彩纷呈

    摘要:法学院学术讲座精彩纷呈 本报讯 为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开阔学生学术视野,5月26日至6月10日,法学院特邀重庆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瞿灵敏、台湾大学法律学院终身特聘教授黄茂荣、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陈清秀、台湾地区“高等检察署”一级检察官张熙怀、山东省法学会土地法研究会会长石凤友、复旦大学高凌云教授、厦门大学刘志远副教授等七位重量级法学学者,为学生们举办了九场学术讲座。   5月26日晚,法学院在学院二楼会议室举办“皇帝的新衣:主体资格赋予理据下人工智能主体资格否认”主题讲座。讲座由重庆大学法学院瞿灵敏博士主讲,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定性有了深入了解,并接触到有关法治问题的全新领域。 5月27日上午,法学院在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先后举办了“行政程序罚与刑罚的区别”主题讲座和“民法典之债法的编纂”主题讲座。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陈清秀和台湾大学法律学院终身特聘教授黄茂荣分别任主讲人,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行政程序罚与刑罚的区别以及债权法的结构和基本情况。   5月28日上午,法学院在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先后举办了“法的融合理论”主题讲座和“论民法之法理”主题讲座。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陈清秀和台湾大学法律学院终身特聘教授黄茂荣分别任主讲人,两次讲座围绕法理学的两个不同侧重点,让学生对法的融合理论有了崭新的认识,也对民法的法理有了全新的理解。   6月5日晚,法学院在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举办“诉讼中的实话与谎言”主题讲座。主讲人台湾地区“高等检察署”一级检察官张熙怀分享了自己担任检察官三十多年来的经验,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实务,并对日后职业规划有更清楚的认识。   6月6日晚,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镜鉴过往启迪未来——土地制度改革40年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剖析”主题讲座。主讲人山东省法学会土地法研究会会长石凤友剖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及土地制度改革,为同学们学习此类法律知识奠定基础,也为同学们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提供一个渠道。   6月10日下午和晚上,学院分别邀请了复旦大学高凌云教授和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刘志远副教授(我校2000级校友)为学生带来了“君子爱财理之有道——走出家族财富管理的迷宫”和国际经济法方面的专业讲座。   本次系列学术讲座,法学院特邀众位学者汇聚一堂,九场讲座各有侧重又融会贯通,不仅增强了学院学风建设,而且有利于学生增强专业技能。                 孙世玉

  • 在烟园陪你走过四季

    摘要:在烟园陪你走过四季 亲爱的2016级同学:大家好!   2018年的4月,在烟园杨絮漫天飞舞的季节认识了你们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对于你们,我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一方面,你们是我来到烟台大学接到的第一届学生,这种感情是作为辅导员归属感的所在;另一方面,记得第一次开年级会上就调侃说你们是“命运多舛”的一届学生,你们已经更换过辅导员,未来毕业之际也还有可能更换年级辅导员。但是作为你们的现任辅导员,我真心希望可以用我积累的些许经验引导你们,帮助你们,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最终以自己满意的状态离开烟园。   在准备写这封信的时候又是杨絮漫天飞的季节,我才意识到,认识亲爱的你们已经一年,你们的大三也即将过去,你们已经进入了大学最为关键的时候,留给你们为未来打拼,为未来奋斗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今年的九月你们就将成为即将毕业的一届,成为“上战场”的一批,在这之前你们需要确定自己的去向,或是找工作,或是考研,或是出国,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悄悄地,夏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三元湖的荷花静静地开放着,正如时间悄悄地从你我的指缝之间溜走一样。荷花飘香的夏天是该选择的时间了。亲爱的2016级,在今年开学初我第一次统计了你们的未来去向,正如之前药学院的传统一样,超过90%的同学都选择了考研。看到这个结果我不惊讶,但还是有些着急,因为仍然有人还没有清楚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还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更详细的规划。在这里我想就几种未来去向和大家聊一聊你们该做的事情,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考研。这是药学院大部分同学会做出的选择。近几年就业形势愈发的严峻,考研大军愈发壮大。如果选择了考研,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一条比较艰难的路,但也是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必须要挤过的独木桥。考研的周期或长或短,有的人只准备几个月,有人准备一年甚至更久,所以请大家要能耐得住寂寞、坚持下来。其次,一定要多请教,有准备。目前很多同学都已经在做这个工作了,大家通过学长学姐获得第一手资料,联系目标学校的老师或者同学,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考研是具有风险的。如果你决定要考研,那就要坚持到底,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效率,不要满足于每天看似努力的瞎忙,而是要看到自己每天的学习效果。另外一定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复习,帮助自己排除更多的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度过考研复习阶段。   第二,找工作就业。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药学和制药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不错的,无论是从企业的需求还是待遇等方面。但是,就业形势较好不代表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能够拿到理想的OFFER。在就业之前你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充实自己。充实自己的途径有很多,希望你们能够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知识的储备是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抓紧行动起来。另外,大家可以利用好校友资源。几乎在所有大型药品类企业里面,都能找到你们的学长学姐,他们是你们求职的重要资源,作用也是巨大的。所以,请大家不要害羞,多去请教他们。   第三,出国深造。近几年都有同学出国深造。对于想出国的同学来说,大三更是关键年。关于出国的准备最基本的肯定是要继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GRE、TOEFL等认证考试是基础,另外就是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个在申请国外学校时你会发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作用更多的是在于能够灵活应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试。第二部分主要提高的就是在专业领域方面的实践,这一点药学院为大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平台。进入实验室,跟随专业教师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参加国内或者国际认可度较高的比赛,以丰富自己的经历。最后就是要确定目标学校,和考研的同学一样,你们需要各种资源,无论是学长学姐,还是老乡朋友,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信息和资源,了解更多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得到更专业的指导。   还有的同学会选择考公考编,或者创业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自己的选择。我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真实的人生,怎么选都是会有遗憾。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边后悔一边生活,所以每做一个选择时,选择我们能承担的,承担我们所选择的。”这世上没有毫不遗憾的选择,生活也没有正确答案,只要坚信选择的道路就是正确答案,把它变成正确答案就好了。   生活中秋季总是收获的季节,对于你们而言,我想2019年的冬季才是你们收获的季节。烟台的雪总是洋洋洒洒,在不经意间落下,给人很多惊喜。经过前面的努力,愿2019年的冬季你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我能做的就是在这美丽的烟园,陪你们走过四季!伴你们一起前行!                 药学院 纪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