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期:《烟台大学报》

我的公益理念

——写在第三届“益行家”捐步大赛之前


   期次:第554期      查看:54   

  快换季了,周末整理衣柜,洗洗晒晒之间,不知不觉整理出一小堆不会再穿的衣服,晒干叠整齐,习惯性的去找收藏的那些地址,像以往一样准备联系其中一个寄出去。忽然想到了“生命之光”志愿者协会马上就要开始的第三届“益行家”捐步大赛,关于公益,我们究竟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联系这些年指导阳光爱心社和志协等公益类学生组织和个人参加公益活动的经验,梳理一下我对于公益的理解和坚持的理念,共享共勉。
  公益,是什么?说到底,它的根本目的是尊重,对不同人群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对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平等享受到社会资源的群体,比如边远山区儿童、农民工子女等,我们希望通过支教、分享、梦田花房等各种方式,尽可能缩小这些差别,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和了解世界、发展自我、完善人格的机会;对因为自身缺憾而无法充分享受生命美好的群体,我们通过手语文化推广、聋听互助、关爱导盲犬、盲道清理、有声读物录制等行动,尽可能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对不可逆的生存环境破坏,我们尝试湿地保护、垃圾减量、环保理念和方式的宣传等,尽可能带动更多人群尊重自然、崇尚简洁绿色的生活方式;对与我们共存的其他生物,我们呼吁候鸟保护、小动物保护立法、领养代替购买、流浪动物救助节育等各种尝试,力图给它们更平等尊重和安全的生存空间。以上种种,其出发点,莫不是尊重。这是公益最终的诉求。也因此,提供帮助的方式,也应该时时处处体现尊重,给予和接受都是一种相互尊重,高高在上的、施与姿态的一种“给”,并非公益合适的方式,摒弃自身姿态的优越感,真正以同理心、共情心、平等心对待,是每个公益人首先需要修炼的。
  公益,该做什么?怎么做?首先,公益应该让人感到快乐,而不是负担。公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满了人情味,身体里涌动着看不到却能体会到的暖流。做公益没什么了不起,不要去计较能够给别人多少帮助和欢喜,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体会,能够这样做自己感到快乐和充实,“我”这个个体的力量更加真实可靠,“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不必否定自身享乐,不需要把公益当额外的责任,公益只是举手之劳,在自己愉快的体验中分享一部分快乐给他人。
  比如,我们也许没有很高的收入没有多余的存款,我们也许捐不起一座希望小学,但我们可以把我们不需要的旧物转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这只需要我们的爱心和一丁点儿的麻烦。
  再比如,寒风中常会遇到卖烤红薯、卖小零碎的瑟瑟的老人,可能的话就去买一个,寒冬里热腾腾的红薯带来的温暖和喜悦只需要几元钱,我们不会感到太重的负担,那位老人也可能因此早一会儿回家、少挨一会儿冻。
  其次,勿以善小而不为。公益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别人,细水长流,涓滴成河。近年逐渐流行“微公益”是更适合我们的形式,区别于明星、名企等大规模、大手笔的公益行动,微公益是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发起、组织的公益行动,大多是免费的只需要转帖等举手之劳进行传播,可以轻松地参与,形式多样,随手拍一张照片、发一条微博、在论坛上征集衣物、买一个虚拟盒饭就做了公益;拒用一次性筷子、不遗弃宠物狗宠物猫,都是点点滴滴的“微公益”行为,也不会过多影响到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像麦田计划、爱心午餐计划、“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等,都是微公益典型的形式。个人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可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爱心是可以被传递的,而且传递得越广泛越好。
  比如,腾讯推出的公益捐步平台,也是生科院“益行家”活动创意所依赖的平台,是特别好的一种适合学生群体的方式,每日行走的步数可以进行捐赠,由第三方赞助提供善款,并不会给同学们增加任何经济负担,还身体力行传递了一种健康的运动理念。看到这样的消息千万不要忽略不计,给自己日常的行为添加更多爱心附加值,是更加时尚而有意义的做法。
  再比如,“地球一小时”是非常棒的公益创意,兼具实际效应和理念传播。一小时看起来很小,聚集在一起却是一个很可观的数目,我们都可以参加这样的活动,举手之劳做公益, 越容易做到的,越是好的创意。      
  最后,公益应该是原本就在进行的生活的一部分。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更不应该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日期,应该将它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里,生长在日常思维中,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所谓的“雷锋年年在,3月5号来6号走”实在是相当尴尬和讽刺的,是对公益最简单粗暴的误解。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对流浪小动物的救助,对他人的宽容和慈悲,都是出自本心自然流露的,所谓表现和“作秀”,终是不长久的。
  比如,有名的“多背一公斤”公益主张,就是倡导将公益融入生活,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
  再比如,上课或上班途中有人拦住问路,也许耽误了你少许时间,请一定停住脚步、清晰地告诉问路者应该怎么走,尽量不要一边匆匆赶路一边潦草地指路,假若不知道也请微笑地道声“抱歉,我也不太清楚”,即便对方不一定礼貌甚至不会记得说“谢谢”。这种耐心的回答或者微微的歉意,只是出自于你的善良和内心的平安。
  再再比如,在狭窄的楼梯或路上行走时,如果前面有位行动缓慢的老人或行走不便的人,请不要计较他没有主动为你让路请你先过,放慢脚步,不要着急,这是发自内心对他最根本和公平的尊重,远比3月5日那一天熙熙攘攘一群人涌入敬老院更来得有意义。
  希望我们的校园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能传播更多的公益理念,发动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到一些我们能帮到的人,让我们的心更柔软,拥有和分享更温暖的力量,这也会是我们的快乐!
               生命科学学院 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