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期:《烟台大学报》

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


   期次:第538期      查看:2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
  然而,眼下面临的尴尬是,个别高校的思政课流于形式,被学生们贴上了“枯燥”“没用”等标签。如何摆脱这样的现实窘境,寻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新方式,让年轻一代能够“入脑入心”,拆除学生的“心墙”,已成为一项紧要的现实课题。
  笔者认为,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把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困惑联系起来,要把课堂搬到现实的广阔天地中去。也就是说,要想真正使思政课教学从教者无力、听者无心的尴尬状态下解放出来,关键是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
  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首先老师要真信真爱,将心比心。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思政课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敢于直面难点痛点焦点,不讲套话空话虚话,真诚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有千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直面问题,以心换心。只有老师走心,学生才会入心。
  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教学理念和方法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鉴古知今,以启来者。理论只有注入时代的火花才能散发思想的光芒。思政课很大一部分内容在讲历史,但老师不能就历史讲历史,而应结合当下热点事件,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针对学生特点,善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把抽象的道理讲具体、讲生动。
  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要以文化人,久久为功。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学艺术对人的品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思政教育要善于利用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赏析中感知中国精神。前不久由中纪委组织拍摄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检察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及彰显公安干警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湄公河行动》等等,一致受到观众好评,不正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教材”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唯有把学生放在心头,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才能让品格和力量的“活水”真正涌入学生心田,才能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  杜德省